工信部官网显示,5月22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问题突出的四省电信公司。
通报信息显示,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要求呼叫中心企业要充分认识到骚扰电话问题的危害性,认真反思,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自身外呼行为、完善商业营销外呼管理机制,不得营销扰民。针对举报投诉问题突出的情况,各公司要深入剖析问题原因,立即整改,确保短期内取得实效。基础电信企业要建立对“95”短号码骚扰电话问题的动态监测机制,对于违规企业要及时处置,并采取联动机制,形成“一处违规,处处受制”的局面。
近一段时间以来,不少群众反映每天都能接到好几个“95”开头的骚扰电话,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这些“95”号码基本不在本市;但被本市某些企业主要是房地产、金融理财等公司租用。要从源头上遏制,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副主任杨天一对骚扰电话问题做过总结,骚扰电话需求方(广告主、不法分子等)、语音专线持有企业(专线租用企业、技术呼叫平台等)、技术服务提供商(IP电话服务商)、用户个人信息收集者均牵涉其中,利用法律法规和监管的漏洞牟取暴利。
有专家呼吁:通信管理部门要加强资源管理,严格检查企业用户和各级代理商身份,对不规范行为予以打击。各相关主管部门要对本领域的管理对象,如房产、金融、贷款等企业加强监管,规范他们拨打电话的频次和内容,各司其职,协同管理,从根本上杜绝骚扰电话的源头。